Cover Story
加強校本支援 領學生規劃人生 近年文憑試應考人數下降,據教育局「新高中科目資料調查2014/15」顯示,去年約有四千五百人「跳船」棄考文憑試,引來各界就新學制檢討展開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專業顧問、「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畫」首席研究顧問(學校)何玉芬博士認為,學生何去何從才是問題的關鍵,「是去了外國升學、投身職場,還是已淪為雙待青年?我們必須關注每位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性格、價值觀,以及個人志向,從而規劃出最合適的生活方式,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去年,香港政府表示每年都會向每所中學增撥五十萬元生涯規劃津貼,但仍有不少學校面對配套不足問題,加上老師普遍缺乏職場認知及聯絡網絡,令相關工作事倍功半。為了更好地推動生涯規劃教育的工作,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本年初撥款五億港元,資助展開「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畫」(CLAP for Youth@ JC,簡稱CLAP)。該計畫內容包括啟發參與、認識自我及發展、探索出路、生涯規劃及管理四大元素,何玉芬指:「參與學校可因應校情需要,自由設計課程及活動內容,並可利用一站式網上電子平台所提供的資源配套,提高該校生涯規劃教育的專業水平。」 慎選網絡學校 五中學率先起動 CLAP已於9月正式展開,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紀念中學、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聖若瑟書院及王肇枝中學,均成為首批接受校本支援的網絡學校,「預料五年內,將可把服務擴展至五十所網絡學校。」何玉芬指,由於不同類型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生涯規劃需要,所以甄選網絡學校時,會考慮學校的背景、所在地區、學生能力、教學資源等,「希望五所網絡學校能率先創造好經驗,日後成為其他學校的模範和參考對象。」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幫助學生向上游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校長陳志維不諱言,「香港的生涯規劃教育過去停滯不前,學校只會發放升學及就業資訊,甚少關顧學生的成長過程。」他認為,在新學制下,除知識、技能和德育外,年輕人更要學會與社會連接,方能把其個人修為應用在實際環境中,「我們不但為初中學生安排生涯規劃課,啟發他們去認識自我,又在高中課程逐漸滲入工作體驗活動,並安排老師為學生進行個人輔導,引領他們作深層思考,從而發掘出其特質及興趣,以認清個人目標。」 雖然身處資訊發達時代,惟陳校長認為,很多學生對個人以至社會的認識並不充足,只好依從大眾價值觀,只視政府工、紀律部隊、律師等為理想職業。「現時各行各業都有良好的晉升階梯,只要年輕人有機會了解心儀行業的工作生態及晉升前景等,便可以加強他們追求理想的內在動力。」他又指,學校位處天水圍,附近大多都是低學歷及低收入的居民,令不少學生因感覺難以出頭而自卑,「我希望能夠透過CLAP,幫助他們找到個人抱負,並將之實踐,增加其上游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紀念中學──學術與生涯規劃 雙管齊下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紀念中學一向積極推動「全校參與」模式的生涯規劃工作,該校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張老師表示,學校會利用暑期銜接課程、周會、班主任節等,啟發中一、中二及中四學生認識生涯規劃,並為中三、中五及中六學生開設不同主題的常規性生涯規劃課。「由中三開始,學校會為每位學生預備一份個人性向報告檔案,讓班主任能更掌握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方向;又為高中學生提供職業參觀與工作體驗計畫、台灣及海外升學交流團、模擬人生活動及模擬放榜,增加他們對未來出路規劃的認知。」 張老師指,生涯規劃並非獨立項目,甚至與其他科目具有相互關係,所以學校早前以中、英文科目為試點,把生涯規劃教育內容融入其中,「更以『中英文課程結合生涯規劃元素』為本校在CLAP計畫中的重點,相關專業團隊將會為我們提供具體的意見和支援。」有指老師是最適合幫助年輕人進行生涯規劃的人,張老師贊同:「老師的回應往往能成為學生訂立目標及反思的參考,所以學校早已把教師發展節改為進行『生涯規劃的教師培訓』時段,加強老師對生涯規劃的認識。」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加強老師培訓 「老師是指南針,為學生指引方向。」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職學定向組主任劉振波老師認為,人生就像一張地圖,老師的職責便是在其中協助學生探索夢想和發展個人潛能,因此學校特別着重師生關係。「我們不但用心關顧學生的全人發展,包括學業、品格、生涯規劃等,更要成為他們的同行。舉例來說,不少學生在高中時選修視覺藝術科,希望將來可報讀有關的大專課程,或從事設計工作,卻未能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此時老師便要以尊重的態度,了解學生的心聲,並按照其意願和能力,幫助他們確立個人志向。」 劉老師指,每位學生都擁有不同的才能,各具獨特性,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個別關心跟進,「是以個人輔導很重要。希望未來可以加強老師培訓,建立全人關懷輔導。」據了解,以往教育局就生涯規劃教育為老師開辦的課程並不多,每年每校只約有兩名老師可接受相關培訓;坊間課程則質素參差,未能同時兼顧理論與實踐。「過去兩月(9月至11月),CLAP已為本校老師提供四次培訓,除講解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更提供一站式網上平台,內含學生職業性向測試等工具。」 王肇枝中學──跳出課室 擴闊職業視野 王肇枝中學升學輔導主任黃玉英老師認為,生涯規劃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現況,找到最合適的發展方式。「成績好的同學,只管追求學業表現,較少考量自己的未來發展;至於成績稍遜的,則欠缺個人目標和學習動力。所以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會有規劃生涯發展的需要。」然而現今年輕人習慣被動地接受知識,依賴學校提供資訊,「加上他們的情緒處理能力較低,畢業後投身職場,往往會因溝通能力不足而碰釘,故希望能幫助他們及早做好準備,減少挫敗感。」 為加強學生和社會的連接,除舉辦講座外,王肇枝中學更不時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校友回校分享,藉此帶領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就業方向。「CLAP將會協助我們與商業企業建立夥伴關係,開展師友計畫,安排從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與本校中四及中五學生會面,分享其工作選擇以及事業發展經驗,進一步優化現有的生涯規劃教育內容。」黃老師指,雖然學校過往與不少非牟利機構合作,卻只屬短期合作關係,故期望CLAP可為他們帶來與商界長期合作的機會。 聖若瑟書院──鼓勵家長給子女自主空間 作為傳統名校,聖若瑟書院擁有龐大的校友網絡,「我們不但帶隊到香港大學醫學院參觀解剖室,更安排來自大律師公會的校友分享就業選擇,增加學生對各行各業的認識。」升學輔導主任關老師指,學校過去主要為中三及中六學生提供支援及輔導服務,成效甚佳,所以有意透過CLAP在初中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做到全民皆兵。「雖然以往會為中一及中二學生舉辦德育講座,卻甚少帶入就業層面;今年9月、10月,我們已前後為他們進行兩次生涯規劃講座,灌輸相關概念。」 不少人誤以為名校資源充足,不需要外界援助,關老師直言:「近年本校取錄了不少有特殊學習需要及非華語學生,惟大部分老師不懂處理他們的升學及就業需要,CLAP的校本支援就顯得更加重要。」她指出,如果要更全面推動生涯規劃教育,除全體師生投入外,更需要家長的參與。「眼見社會上不少高學歷家長,只顧為子女安排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前途,而忽略了他們的自主性,最終成為學生發展自我的阻力。父母的一句說話,其實比老師說的更有效。」 倡多元發展 緩解人才錯配問題 近年香港的人才錯配問題漸趨嚴峻,早前更有研究報告指出,由1993年至2013年間,從事低技術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已增加六點三倍,總數逾十三萬人。何玉芬認為,人擁有多元技能,香港教育卻側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年輕人亦只懂以公開試成績能達到哪些學系的最低要求,作為大學選科的主要考慮因素,忽略個人學術取向。即使他們將來取得大學學歷,也未必能夠在職場上發揮所長。」她表示,本港經濟結構單調,年輕人欠缺多元出路,「所以CLAP致力推動僱主參與其中,讓他們藉此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共同擴闊多元事業發展的可能。」 相關: 生涯規劃, 文憑試, 教育局, 雙待青年, CLAP,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陳震夏紀念中學,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王肇枝中學, 聖若瑟書院及王肇枝中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