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大勇 培訓人才迎機遇
28 Jan 2011
提起建造業,大家就只會想起「地盤工」?建造業,其實很專業,因為它涵蓋的工種相當廣泛,由前?的技術人員(釘板、紮鐵、落石屎),到幕後的管理監督(項目經理、土木工程師、測量師),全都關連到大小工程的運作。可是,建造業總給人日曬雨淋的苦工形象,有意入行者想必寥寥可數?事實並非如此。按GTI Media去年頒布的調查指出,金門建築有限公司(簡稱金門)獲選為2010年度香港一百家「最受香港畢業生歡迎僱主」獎項,並成為工程服務界別的勝出機構。
金門的人力資源董事和經「畢業生培訓計劃」而投身建造業界的助理工程師,在今期專題為大家開啟建造業的真實世界。
大型基建高峰期
中港專才整裝待發
建造業緊貼時代脈搏,隨著各大基建工程紛紛上馬,建造業頓時興旺。「建造業的發展是整體的,正如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緊密關係,便加快了行業步伐。」金門人力資源董事黎永覺(Edmond)相信,未來數年將是建造業的「黃金十年」。
黃金十年 工程上馬
建造業在這十年間有很明顯的發展軌線迹,承接工程按?十大基建和多條港鐵支線(西環線、沙中?和觀塘支線)而增加。Edmond指出,建造業近年缺人情況愈益嚴重,歸因於港府大力推動十大基建,內地的珠海大橋也陸續推出,其中珠江的整合計畫更被國務院列入國策之內,這無疑是過去十多年間,不可多得的機遇。
關於缺人的崗位,與建造業的工作周期有關。Edmond以一項工程的進度為例說:「初期最搶手的是負責項目管理的Project Manager和Project Director,因為在工程中標以後,需要有人擔當工程前期的策劃,隨?工程逐步起動,便需要大量的工程師,同時亦牽動地盤管工,對人手的需求慢慢延伸至別的崗位。」Edmond預計,目前渴人情況會延伸至技術人員層面,即釘板、紮鐵、落石屎等,而這類工人逾六、七成已超過四十五歲以上,可見人手老化問題對行業發展構成威脅。
人才難求 銀彈招攬
人才戰的蔓延,不限於技術人員,不同職級的管理及專業人員也備受關注。香港建造商會早前籌組名為「青年會」(Young Member Society)的全新分支,招攬新血。Edmond表示,早在2003年,即整體經濟市況低潮之際,金門已特意成立「金門學院」,栽培未來的生力軍。
「金門學院」為金門內設的一家學院,校監為金門的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Edmond擔任校長,各系主任是各部門的「阿頭」,即高級的管理層。學院會定期給學員(員工)提供與其工作相關的課程,而導師逾九成為金門「自己人」,並在業內擁有逾二十年的工作經驗。
面對建造業青黃不接的威脅,Edmond透露港府和業界已積極推出各項計畫,鼓勵新血入行,如「581」計畫,確保學員在參與計畫之初,每月獲五千元津貼,修畢後首六個月,工資不少於八千元,後半年則不少於一萬元,這種「銀彈」措施,成功為業內吸納人手。
中港互補 壯大實力
推行培訓計畫大多以生力軍為目標,但要招攬具管理經驗的資深建造業人才,仍然充滿挑戰。對於中港建造業的發展,Edmond不諱言,本港建造業有優勢,如施工前的安全審批十分嚴格,但內地從業員的能力和眼界也不斷提升。「中港兩地的從業員各有優勢,若能互補長短,將有利建造業的長遠發展。」
金門除了透過獵頭公司作海外招聘,更設有「畢業生培訓計劃」、「金門英才計劃」等,致力培育未來的工程人員。其中,「畢業生培訓計劃」乃一個為期三年的培訓及工作輪調計畫,由資深工程管理人員為學員提供個別指導;而一年制的「金門英才計劃」則針對建造業的本科生,讓他們在培訓期間獲取有關的行業知識,擴闊眼界。
大學生心水僱主
事業前景決定去留
研究機構GTI Media於去年底訪問近九千名香港、海外學生和畢業生,選出2010年本港一百家「最受香港畢業生歡迎僱主」,金門在工程界別中勝出,相信與其具備全方位人才發展計畫有關,現職助理工程師的麥東就(Rock)分享其對建造業的想法。
事業藍圖 務必清晰
2009年加入金門的Rock,畢業於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他與公司的機緣始於一次就業講座:「在芸芸公司中,金門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因為它以尋找終身伴侶來比喻尋找事業,連舉辦就業講座也如此花心思,想必能給員工清晰的發展藍圖。」
大學未畢業前,Rock早已留意金門,並受惠於公司積極推廣的「可持續建築」範圍,「港大附近的天橋也是公司興建的」。在施工期間,公司會考慮建築對社區環境和市民的生活帶來甚麼影響,例如施工時採用隔音罩,減輕噪音問題。另一方面,公司又參與社區服務,如替長者修理輪椅等。
了解公司的背景後,Rock又如何投身這行業?他回想入職面試時說:「在十人的小組面試中,我們要合力製造一艘帆船和進行測試,公司只提供有限的雪條棒、紙張和一盆水作為材料,考驗求職者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性。材料雖然簡單,但各組員經過仔細商量,大家分工合作,有人專責做帆,有人想到吹氣來製造風力,從而推動帆船,結果成功通過測試,完成任務。」誠然,在實際工作上,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和溝通,與這種面試練習非常相似。當問及面試後有沒有信心獲取錄時,Rock坦言,他了解自己擁有善於與人合作,以及喜歡解決問題的性格,有信心在面試中突圍而出,結果如他所願,成功踏上工程師之路。
勇於嘗試 挑戰固有
別小看Rock外表猶如初出茅廬的職場初哥,在短短一年間,他已由初入職時的三級助理工程師,晉升至現時的二級助理工程師,往後更會朝?註冊工程師之路進發。Rock現為「畢業生培訓計劃」學員,在為期三年的訓練及工作調配中,他將獲安排到多個範疇的崗位進行實習,包括地盤運作、建築設計、工料測量等。
Rock現正參與「淨化海港計劃第二期甲工程」項目內的爆破工作,這項工程屬世界級類別,因為要在一百六十米下的地底進行隧道爆破,實屬罕見。「整項工程用鑽爆方式來掘挖隧道,由於涉及炸藥,不管顧問公司或承建商,都需要遵守嚴謹的程序,尤其在工序上的協調。」Rock直言,這些寶貴經驗除了強化他對建造業施工運作的理解外,也加深對專業技術的認識,有助日後的事業發展。
Rock憶述,在工作上曾與顧問公司就施工前的爆破評估而各有分歧,當時也感到有些失意,幸好獲得上司的鼓勵和協助,讓他懂得做足準備,最後與顧問公司達成共識。除了是「畢業生培訓計劃」的成員,Rock也參加了公司設立的Young Professional Group,並擔任執行委員,接受管理和領導能力的訓練。能夠獲公司視為明日之星,無疑是與Rock勇於接受挑戰的個性有關。
談及未來的事業目標,Rock不諱言,現階段最希望可以多接觸新事物。「趁年輕,不想『框住』自己!我想走遠一點,參與各類型的工程,讓自己多觀察、多嘗試,從而定立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他對公司提供既有系統又多元化的培訓課程,表示肯定,因為能夠為他帶來啟發和很多學習的機會。
學會謙虛 認真付出
對於有意投身工程界的師弟師妹,Rock表示不敢提供貼士,只是以分享的口吻來說:「一定要學會謙虛!因為只有謙虛才能放下無謂的執著,不懂得謙虛就容易封閉自己,損失許多學習機會。」作為港大畢業生,或多或少給人「高人一等」印象,Rock直言,初時都有一點自傲的感覺,但後來發覺其他人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且透過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也大有裨益。他總結:「認真、刻苦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
合作精神 取錄關鍵
建造業是一項團隊工作,非常重視合作精神,Edmond分享說:「面試時,我們會留意應徵者的軟技巧,至於學位這些硬技巧,他們基本上都實力相若,但作為團隊一員,切忌當『獨家村』。」原來衡量應徵者能否被錄用,並不單靠一次面試機會,還要看特設的集體練習,從中觀察應徵者如何與人合作,以及是否具備領導才能。Edmond總結:「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沒有影響力的話,又怎能領導群雄呢?」
撰文:Karen |
|
|
![](/images/space.gif) |
|
1 - 8 of 30 Page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