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假期來到,又是市民出外消費的日子。惟近年零售市道疲弱,各大商場為求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人流和提高銷售額,紛紛引入Pop Up Store,冀增加商場新鮮感和新客源。另一邊廂,有新興品牌和網店則看中Pop Up Store「成本低、靈活性高」的特點,將之視為銷售貨品兼宣傳品牌的創業跳板。今期《JobMarket》走訪多家商場、新興品牌及網店,解構Pop Up Store為零售業帶來的新氣象。
推出期間限定店 刺激商場人流消費 Pop Up Store,又稱期間限定店,是近年新興的零售營運模式,常見於商場、鬧市等人流多的地方。「數年前,wtc more商場與日本服裝設計師合作推出Pop Up Store,把日本澀谷、新宿的最新系列服飾帶來香港。其後東港城、上水廣場、Mikiki等商場亦陸續加入Pop Up Store行列。」新鴻基地產代理租務部助理總經理(推廣)劉文豪指,Pop Up Store是一股催化劑,能吸引不同品牌的粉絲前來消費,有助提升商場的銷售氣氛和公眾關注度。
他續指,商場大多把Pop Up Store分為兩類。「一類是透過租務部招商,對象為現有商場租戶及輪候冊上的申請商戶。另一類則與節日或商場活動有關,例如去年復活節,東港城與玩具品牌TOMICA合作,推出相關展覽及Pop Up Store。」據悉,此類商業活動合共為新鴻基地產增加逾四百萬元生意額。
鼓勵小本經營 讓市場百花齊放 圓通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陳民傑(Thomas)指,Pop Up Store的特色包括租期短,兼具彈性,由數星期至數個月不等,因此不少商戶都以「期間限定」為噱頭,推出最新商品或未為人熟悉的海外品牌。「去年11月,由韓國藝人安宰賢(在《來自星星的你》飾演千頌伊弟弟而走紅)創立的首飾品牌AA.GBAN,便於銅鑼灣開設為期兩個月的Pop Up Store。」
他續指,香港鋪租昂貴,平價、中檔次品牌難以進駐高級商場;Pop Up Store的開店成本比傳統店鋪低,正好為它們提供一個亮相人前的機會,同時可「試水溫」,了解消費者的喜好,進而建立忠誠度。
Pop Up Store也可鼓勵小本經營和年輕人創業。Thomas表示,「近年創意市集愈來愈多,不少年輕人趁機實踐創業夢想。他們透過商場開設Pop Up Store,得以找到更多商業機會。」由工廈活化成商場的D2 Place,一直積極引入具本土特色的小店,更創立「D2 Place Weekend Markets周末市集」。該商場回覆本刊指,在租金高企不下的情況下,近年部分受惡劣經濟環境影響的零售品牌已逐漸倒閉,而Pop Up Store的熱潮,正好能讓這些品牌起死回生。「由於Pop Up Store的面積較一般鋪面小,加上以短期租約經營,故大大減低資金需求及開店成本,讓一班擁有技藝、優良產品的主理人,更容易實踐創業夢想,讓零售市場百花齊放。」
D2 Place去年推出「敢創敢試」Pop Up Store計畫,旨在鼓勵更多年輕人踏出創業第一步。該商場指,「我們將周末限定的『市集式』小檔攤伸延至平日,以短期租約及優惠條款開設實體店,使創業者能親身參與品牌管理、宣傳策劃、營運模式制定等。而一些有穩定顧客群的網店,也能藉此機會小試牛刀開拓客源,測試市場反應。」
以低成本進駐商場 一圓創業夢 Rosa本身從事化妝品及護膚品採購,眼見坊間不少護膚品內含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便於2015年與拍檔Ca成立自家品牌Jennymadrose,逢周末在手作市集擺檔,售賣天然手工皂及自家製護膚品。「擺了近一年市集,幾乎沒有休息過,卻成功儲落一班客源。後來,我留意到D2 PLACE推出為期三個月的Pop Up Store計畫,便毅然辭職創業,全身投入Jennymadrose的工作。」
Rosa形容,這個創業決定是很冒險,但本着「Nothing to lose」的心態,她估算,即使最後失敗了,三個月的租金加起來還蝕不到一萬元。「我不會做生意,但心口掛個勇字,做落才知道要辦理商業登記、處理租金事項等。」她又不諱言,雖然身邊有不少勸退聲音,說她選址不好、薪酬難比往昔、私人時間也少了;卻慶幸自己得到很多客戶的信任和支持。「他們不光是來買東西,更願意用心交流分享。正如今天有一個客人跑來,說媳婦生了孩子,要送薑醋給我吃。」
經過三個月「試業期」後,Rosa和Ca決定正式進駐商場。「雖然我們有透過網上商店等渠道來銷售產品,但始終希望客人可以親身前來選購,畢竟有部分商品怕摔爛,不宜郵寄。此外,我們亦不停研製及出售新產品,包括暗瘡膏、蚊怕水、洗衣粉、木製飾物等,以回應客人的生活需求。」Rosa透露,Jennymadrose將於本月中在誠品生活太古店開設Pop Up Store,為期約半年。
累積發展資金 擴充零售網絡 香水及彩妝品牌Lisa & Sara是另一個靠Pop Up Store成功創業的例子。創辦人之一的Michael指,「如果不知道顧客對產品的反應,一來就直接開鋪,風險會比較大。Pop Up Store正好幫助我們測試市場反應、累積資金,日後再作長遠發展。」
起初他們嘗試做網上銷售,但發現香水與衣服、飾品不同,大部分客人都需要親自聞過,覺得合適才放心購買。「所以下定決心開設Pop Up Store,至少提供一個零售實體店,讓客人可以試驗及了解產品。」Michael形容,這是一次試驗性創業。「期間我們三次改良產品設計,又積極增加新產品;後來覺得可以有繼續營運下去的空間,便開始物色其他零售地點。」
Lisa & Sara現有三個零售點,Michael和Lisa為專心發展B2B(企業對企業)業務,已聘請逾十名員工協助處理店鋪運作。「開設Pop Up Store後,我們累積到不少客源和好評,亦接觸到更多有合作潛力的商家和商場,已開始涉獵零售業以外的服務領域。」
濃縮顧客購買力 一年賺逾五十萬 有人視Pop Up Store為創業跳板,也有人視之為生意試煉場。因分享「塵」插畫而大受歡迎的本土品牌Dustykid,其facebook及Instagram追蹤者已累積約十二萬人。該品牌作者Rap Chan指,「香港鋪租高企,扼殺了很多品牌的生命力,幸好網絡自由度大,讓生命力得以在綫上延續。只要再集中資源做綫下的短期活動,例如Pop Up Store,就能把銷售綫拓展開去。」
「但不少網上品牌都曾出現『多人like但沒人買』的困局。」因此Rap認為,抓住客戶的心尤其重要。「今年復活節,我將會在屯門時代廣場開設Pop Up Store,特意製造了少量的復活節限定索袋和貼紙,希望能吸引人流;同時推出新書和五十張新的明信片。」他解釋,因應節日而推出的宣傳商品,通常只能吸引真正喜歡此類商品的客人購買。「其餘大部分人見到,或會覺得開心和有噱頭,但始終都會選購原有商品。」
據了解,Rap每年都會開設兩至三個Pop Up Store,「希望把數個月的顧客購買力濃縮起來,然後在一、兩星期內消化。」他又指,雖然開設實體店是每個網上品牌的夢想,但經營Pop Up Store更加賺錢。單以去年為例,Dustykid便已賺取超過五十萬元盈利。Rap更放眼全球市場,希望透過書本和明信片把Dustykid帶到世界各地。「我將會以網上商店為據點,未來的產品亦會以明信片為主,方便運送分拆。」為達成目標,今年5月,Rap將於泰國玩具展、美國品牌授權節舉辦展覽,希望從中發掘新機遇,「日後可以Pop Up Store模式在世界各地發展業務。」
順應潮流 開拓內地市場 作為讓品牌及零售商搜尋短期租用空間的網上平台,PopUp Angels自2015年10月在香港及新加坡同步推出後,現已擁有超過一百多個零售空間,並成功為不同品牌及網店開設Pop Up Store。其創始人之一及香港業務負責人Kit Chan指,「公司成立短短一年多,業績已有三倍增幅,反映市場有很大成長空間。」
他續指,零售商通常有兩個營運目標,一是提高銷售量、二是加強宣傳攻勢。「Pop Up Store正是一個具效益的市場營銷工具,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推廣產品,並在短期內提高該品牌的知名度,再把影響力延伸至原有的銷售網絡。」
眼見Pop Up Store將會愈來愈流行,Kit有意開拓內地市場,故積極考慮增加業務發展、公關等招聘職位,以配合公司業務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