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攻讀城大機械工程學 迎接未來工業4.0新挑戰

10 Mar 2017


 
 
(左起)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王鑽開博士、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博士生劉宏博及陳璇。
課程旨在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及職人精神,以便迎接未來工業4.0的新環境。
要成功(Win)打開這個窗口,碩士課程必須要改變學生的思考方式,令他們變得更睿智(Wise)、具創新思維(Innovative)、與眾不同(Novel)。
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美不少國家都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如美國「智能製造領導聯盟」致力促進智能製造、德國政府則推行「工業4.0」計畫等,藉加強製造業的角色,回歸實體經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香港也銳意朝着這方面進發,今年《施政報告》提到,港府計畫投放一百八十億元推動「再工業化」,以智能生產代替傳統生產程序,預計未來將帶動市場對機械工程人才的需求。有見及此,香港城市大學將於今年9月開辦機械工程學理學碩士課程,教導學員掌握先進的機械工程知識,提升其專業能力,並積極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及職人精神,以便迎接未來工業4.0的新環境。

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八十年代製造業發展蓬勃,當時其增加值最高佔GDP的23%位,隨着工廠不斷北移,跌至目前1%左右,今次推行的「再工業化」並不是簡單的再度工業化,使本地經濟返回穿膠花、車衣等低技術勞工密集年代,而是利用智能生產、大數據、先進物料等,節省大量土地資源及人手,令工業生產更先進、高效能及達致環保,從而走向智能工廠體系。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王鑽開博士表示,「在工業4.0下,工廠內不再是勞工密集,而是伴隨着大量的自動化機械設備及智能系統,預計未來機械工程人員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

從0 到1 的創新思維
要迎接智能工廠時代的來臨,王博士認為,新一代機械工程人員必須具備從0到1的創新思維,以及追求從99至100的職人精神。他補充道,「本地嚴重缺乏創新能力的人才,根據去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競爭力下跌兩位至全球第九,報告又顯示香港的弱點在於缺乏創新能力,其創新領域僅位列全球二十七。為了培育機械工程學員的創新思維,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並糅合工業實習計畫、研討會等,加強學員的應用能力,藉此孕育他們從0到1的創新思維,不再只是複製別人的技術,而是以原創性開發市場從未曾出現的技術,從而解決各項機械工程的問題。」

他續以「工業案例研究」一科為例,「課程每學期都會邀請三至四位工業界高層擔任顧問,他們會從自己公司找出一些機械工程的問題,讓學員到其企業了解真正的工業環境,藉此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訓練其從0到1的創新思維。」另外,課程亦不時舉辦研討會,緊貼學術界的最新研究及工業界的最新應用,讓學生了解其他從0到1具創新思維的個案,2月尾便邀請了諾貝爾得主搖籃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由其Professor Dimos Poulikakos以「From Water Trampolining to Ice Jumping: Physics and Nano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with Intrinsic Extreme Icephobicity」為
題, 探討仿生工程在現代機械領域的應用。

99至100的職人精神
至於追求從99至100的職人精神,亦是課程重視培養機械工程人才的質素之一。王博士表示,「職人精神是指,機械工程人才將其製作的品質從99提升至100,即追求精雕細琢、更完美的精神理念。目前本地大部分的機械工程人才只追求1至99,往往忽略99至100的重要性,有時正是那一分的差距,能令自己在市場突圍而出。」此外,城大機械工程學的研究質素在本港首屈一指,根據教資會2014年研究評審工作(RAE 2014),其61%的研究項目均獲三至四星的比率(即達到「卓越水準」),研究人員過去幾年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如Nature Phys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亦發表論文,獲得媒體和相關產業的極大關注。

Window=Win + Do + W
在現今講求職場競爭力的年代,愈來愈多機械工程人員透過修讀相關的碩士課程,來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機械工程人員應有的質素,為日後事業發展埋下更好的養分。王博士指,「大學本科強調通才教育,而機械工程碩士課程則走向專才教育,加強深度的專業知識,讓學員能通過這個碩士窗口(Window),更能好好了解世界。Window蘊含了『Window =Win (Wise + Innovative + Novel)+ Do (Diligent + Optimistic)+ W(Wealthy)』的意思。

他解釋道,「要成功(Win)打開這個窗口,碩士課程必須要改變學生的思考方式,令他們變得更睿智(Wise)、具創新思維(Innovative)、與眾不同(Novel);同時亦須培養學員具有勤力(Diligent)、樂觀(Optimistic)的特質,讓他們能在實踐(Do)時,憑着努力、不怕失敗的意志,磨煉出從99至100的職人精神,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機械,藉此為未來在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Wealthy)打下根基。」

畢業出路1 創業打造事業王國
一般來說,修畢機械工程學理學碩士課程後,有70%畢業生會選擇就業,除可投身中電、九巴、港鐵等公營機構外,亦可考慮加入電梯、影印機等私營機構工作,甚至考慮自行創業。王博士舉出兩個創業的成功例子:

1.佔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五成:2006年就讀科技大學碩士課程時的汪滔,與同學一起創業,於深圳開設大疆創新研發飛控系統。2015年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更拿下了五成市佔率。目前全球業務涵蓋北美、歐洲和亞洲,超過一百多個國家的客戶選用其產品。

2.靠手機玻璃螢幕晉身富豪榜:現年五十多歲的伯恩光學創辦人、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楊建文,1986年靠做手表玻璃起家,今日則在彭博新聞社2016年年末發布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中,高鋸香港富豪榜第三位。伯恩光學目前是蘋果、三星手機玻璃螢幕的最大供應商之一。

畢業出路2 讀博士走科研路
對於愛研究、愛探索的碩士畢業生來說,可考慮繼續升讀機械工程博士課程,從事科研工作。正在城大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修讀博士課程的陳璇,一心一意想走科研路。去年在城大修讀碩士課程畢業後,她便直接入讀博士課程,現時正以仿生材料為研究題目。她指,「雖然碩士課程只有一年時間,但在當中學到的思考模式、團隊精神,對現時修讀博士課程很有幫助。」

與陳璇修讀同一個博士課程的劉宏博,目前正進行兩個研究題目,分別為組織工程支架、及藥物釋放。她指,「明年2月博士課程畢業後,將會到美國或澳洲繼續修讀博士後研究生走科研路、或到香港科學園從事研究、又或在大學擔任教學工作。」

此外,博士畢業生亦可考慮到內地從事科研工作。王博士表示,「內地設有『青年千人計畫』的人才計畫,每年會從海外錄取六百位年輕科學家,到內地大學、公營機構從事科研工作,每位入選者可獲約三十萬以上年薪,加上三百萬以上的科研經費。去年本系便有兩位博士畢業生獲選。此外。亦有一些博士畢業生在海外深造後,回到本港高校如香港理工大學等任教。」

課程小檔案
院校:香港城市大學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課程:機械工程學理學碩士
網址:www.cityu.edu.hk/mbe/prg-msme.htm
電郵:mbe.msme@cityu.edu.hk
查詢電話:3442 8420 / 3442 2170

(以上資料由香港城市大學提供)
相關: 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 機械工程, 再工業化, 智能製造領導聯盟, 王鑽開博士, 工業4.0
 
Previous Articles
及早策劃子女海外升學路 專家助你定下海外升學路線
  03 Oct 2017
覤準STEM市場 機構獵才擴商機
  29 Sep 2017
邀品牌進駐塑造獨一無二 三億翻新商場「潮」字先行換...
  26 Sep 2017
維修需求增 電動車騰飛 汽車業求才若渴
  22 Sep 2017
重視員工培訓 美妝品牌「百貨應百客」回應市場趨勢
  19 Sep 2017
科技培訓成趨勢 員工增值提高企業競爭力
  15 Sep 2017
納米鑽石印記測癌細胞技術 科研公司高科技製鐘表
  12 Sep 2017
150億婚嫁市場 打工創業皆可發圍
  08 Sep 2017
25 - 32 of 86 Pages previous next